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一碗羊汤能毁掉一场战争吗?答案是能。
公元前607年的那个春天,宋国主帅华元就用一次不完整的犒军,把自己送进了敌营,把一场战争送向了失败。
大棘前夜,分羊肉的疏忽
展开剩余92%公元前607年二月初九。
宋国军营里飘着羊肉的香气。
郑国公子归生带着楚国的命令打过来了,宋文公把右师华元叫来:"这仗你得打。"华元接了令,带着副将乐吕,领着几百辆战车开到大棘。
大棘在今天河南柘城县安平镇那一带,地势低洼,靠近涡河。
华元心里明白,郑国这次是带着楚国的命令来的,不是小打小闹,他得想办法把士气提起来,怎么提?杀羊。
古时候物资匮乏,军队里能吃上羊肉是件大事。华元下令宰了几十只羊,架起大锅,羊油在锅里翻滚,士兵们排着队,一人一碗热腾腾的羊汤。
营帐里的气氛好起来了,有人开始吹牛,有人磨刀。
华元在军营里走了一圈,看士兵们吃饱喝足,心里踏实了些。
天黑下来,士兵们陆续睡了。
羊斟站在战车旁边。
他是华元的车夫,春秋时期的战车,一般三个人:持矛战士、弓箭手、驾车的。车夫地位不高,可在战场上,车夫握着缰绳,战车往哪冲,全看他。
羊斟今天没吃上羊肉。
不是没轮到他,是华元根本忘了给他分。
羊斟去找华元,他说,明天我也要上战场,为什么别人有羊肉,我没有?
华元抬头看他:"羊肉不多,你只是一个驾驶员,所以没份儿,吃肉的事,我说了算。"
羊斟走了,9他回到战车旁边,一夜没睡。
二月初十,冲向敌阵的战车
天亮了。
两军在大棘摆开阵势,郑国公子归生站在战车上,手持长矛,宋军这边,华元披甲上阵。
战鼓响起来,咚咚咚,一声比一声急。
华元登上战车,羊斟已经在车前等着,手里握着缰绳,四匹马打着响鼻。
华元举起长矛,大喊:"进攻!"
羊斟扬起马鞭。
战车动了。
华元没想到的是,羊斟直接把马鞭抽在马屁股上,四匹马吃痛,疯了一样往前冲,战车的速度快得不正常。
"慢点!"华元喊。
羊斟回头看他,嘴角带着笑:"畴昔之羊,子为政;今日之御,我为政。"
分羊肉的时候,你说了算,今天驾车,我说了算。
马鞭再次抽下去。
战车冲出了宋军阵营,一头扎进郑军的人堆里。
郑军愣了一下,反应过来之后一拥而上,华元被绑了。
宋军看到主帅没了,乱了,郑军趁机冲过来,宋军溃败。
郑军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,俘虏二百五十人,杀死一百人,割下一百个宋军士兵的左耳,乐吕战死。
还有个细节。宋军有个叫狂狡的士兵,追杀一个郑国人,那人跑不动,掉进井里。狂狡心软,把戟柄伸进井里想把人拉上来。结果那人抓住戟柄,顺势把狂狡也拖下去了。
《左传》记这个故事,是想说什么?战场上讲仁义,死得快。
羊斟趁乱跑了。他知道自己把主帅送进敌营,回宋国是死路一条,他一路逃到鲁国,从此消失在历史里。
一百辆战车的赎金
华元被押到郑国都城。
宋文公急了,右师华元是宋国的军事支柱,是六卿之一,丢不起,怎么办?赎。
郑国开价一百辆战车,四百匹良马。
这个价不低,春秋时期,战车是战略物资,一辆战车配四匹马,加上武器装备,造价极高。一百辆战车,相当于砍掉宋国四分之一的军事实力。
宋文公咬牙答应了。
车队出发了,一辆辆战车,一队队良马,浩浩荡荡往郑国送。
华元在郑国的牢房里等着,他等不下去了。
某天夜里,华元找准机会,从牢房里逃了出来。
华元一路狂奔,逃回宋国。赎金才送了一半。
华元进城,站在城门外,让人通报,他没直接进去,是守规矩,大败而归的将军,得向国君请罪。
宋文公召见他,问:"怎么回来的?"华元说:"逃回来的。"
有人把羊斟在鲁国的消息传给华元,华元派人去找羊斟。
见面的时候,华元问:"马受惊了吗?"
羊斟说:"不是马的原因,是人的原因。"
华元明白了,一碗羊汤的账,羊斟记了一整夜,然后在战场上算了。
羊斟说完,连夜离开。
春秋时期,逃亡到别国,是种默认的处理方式。
宋国开始筑城墙,华元负责监工,他走在工地上,听到民工们唱歌:"睅其目,皤其腹,弃甲而复。"
瞪着大眼,挺着大肚子,丢盔卸甲逃回来。
民工们在嘲笑他。
华元让手下人去说:"牛有皮,犀牛也多,丢盔卸甲怎么了?"
民工们回:"就算皮多,丹漆不够怎么办?"
华元说:"走吧,他们人多,我们说不过。"
这是《左传》里少见的幽默片段,华元输了仗,丢了面子,回来还得被民工嘲笑。他不生气,也不处罚,反而说"说不过就走"。
夜入楚营,一场豪赌
公元前595年。
楚国使者申舟要去齐国,从楚国到齐国,要经过宋国,按规矩,使者过境得提前通知。可楚庄王刚打赢邲之战,觉得自己天下第一,不通知宋国,直接让申舟走。
申舟知道这事不妥,他对楚庄王说:"郑国明白,宋国糊涂,我去齐国怕是要出事。"
楚庄王说:"你要是被杀了,我给你报仇。"
申舟到了宋国边境,被扣了。
华元找到宋文公:"楚国使者过境不打招呼,是把我们当楚国的地盘了,杀了使者,楚国会来打我们。反正都是亡国,不如杀了他,起码出口气。"
宋文公同意了,申舟被杀。
消息传到楚国,楚庄王气得跑到大街上。
公元前595年九月,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,这一围,围了九个月。
宋国撑不住了,粮食吃光了,柴火也没了,城里开始"易子而食,析骸以炊",换着孩子吃,拆骨头烧火。
楚庄王本来打算撤了,申舟的儿子申犀跑来,跪在楚庄王面前:"大王,我父亲知道去宋国必死,他还是去了,因为您说过要给他报仇。"
楚庄王被说动了,他让人在城外盖房子,种田。
宋文公派人去晋国求救,晋景公想出兵,大臣伯宗说:"鞭长莫及。"晋国不来救。
宋国只能自救。
某天深夜,华元换了身夜行衣,带着刀,摸出城,他要去楚军大营。
华元一路躲过巡逻的楚军士兵,找到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。子反睡了,华元摸进去,跳上子反的床,拿刀架在他脖子上。
子反醒了,看到华元,愣住。
华元说:"别动,我不是来杀你的,我是来谈判的。"
子反:"你说。"
华元:"我们君王让我告诉你宋国现在的情况,粮食没了,大家换着孩子吃,柴火没了,拆骨头烧。就这样,你们要是想逼我们签城下之盟,我们宁可死光,你们退兵三十里,我们谈。"
子反没见过这种谈判方式,半夜摸进主帅营帐,拿刀逼着谈判,他答应了。
第二天,子反把华元的话报告给楚庄王。
楚庄王问:"城里情况怎么样?"
子反说:"华元说得很诚实。"
楚庄王想了想:"我们也只有七天粮食了。"
两边都撑不住了。
楚军退兵三十里,宋国和楚国签订盟约:"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"我不骗你,你不防我,这就是成语"尔虞我诈"的来源。
华元去楚国做人质,保证盟约履行。
这个故事讲完了。
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一碗羊汤能毁掉一场战争吗?能。
公元前607年的大棘之战,华元输在一碗羊汤上。公元前595年的楚宋之战,他赢在一次夜闯敌营的豪赌上。
华元这个人,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他犯过低级错误,也干过惊人之举;他被民工嘲笑,笑着走开;他夜入楚营,拿刀逼着谈判。
春秋时期的人,活得真实。
他们犯错,他们补救,他们在历史的缝隙里挣扎求存。
华元后来还干了一件大事,公元前579年,他促成晋国和楚国在宋国西门外签订盟约,史称"华元弭兵"。
一个因为忘记分羊肉而输掉战争的人,最后成了春秋时期重要的和平使者。
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。
参考资料:
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,中华书局出版
华元(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大臣)词条,百度百科
大棘之战词条,百度百科
参考资料:
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,中华书局出版
华元(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大臣)词条,百度百科
大棘之战词条,百度百科
发布于:福建省佳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